WFU

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

淺談下咽癌



一中年女性,平常幫忙家人帶小孩,有抽菸喝酒習慣。於門診就診時主訴聲音沙啞一個月。病患於半年前曾因耳朵痛與吞嚥疼痛就醫,當時診斷為扁桃腺發炎。於門診接受喉內視鏡檢查,發現右側下咽腫瘤、右側聲音麻痺、上呼吸道阻塞。後續接受切片檢查與氣管切開造口手術。電腦斷層、切片檢查結果為右側下咽癌併頸部淋巴轉移。


下咽是那裡?


答:咽是連接口腔、鼻腔、食道、氣管的通道,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會處。下咽也就是咽的下面,是指會厭軟骨上緣至環狀軟骨下緣這一段咽部區域,位於口咽下方、食道上方、喉部後方。下咽部分為三個次區域,分別是梨狀窩、後環狀軟骨區、後咽壁,其中梨狀窩是下咽癌最好發的區域。下咽可以說是喉嚨最深的地方。


下咽癌好發的族群與發生的原因?


答:下咽癌在臺灣,發生率是次於口腔癌、鼻咽癌、第三常見的頭頸部癌症,好發於50到70歲之間的男性,與基因與環境因素相關。主要的危險因子是菸、酒、人類乳突病毒感染。下咽癌大多是扁平上皮細胞癌,表示下咽癌大多是下咽黏膜受到慢性刺激產生黏膜上皮的病變。根據統計90%以上的下咽癌病患有吸煙或喝酒的習慣,特別是兩者都有的時候。缺鐵性吞嚥困難症侯群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後環狀軟骨區下咽癌。胃酸逆流、營養、職業等因素目前未被證實與下咽癌有直接的相關性。


下咽癌和其它頭頸部癌症比較起來有什麼特別的嗎?


答:下咽癌和喉癌比較起來,早期症狀並不明顯(喉癌早期會發生聲音沙啞),不容易早期的診斷,患者就診時常已達癌症的晚期。與喉癌相比,下咽癌容易有頸部淋巴結及遠處的轉移,預後也較差(台灣下咽癌病患的五年存活率為27.6%)。約20%左右診斷下咽癌病患,會有遠處的轉移,常發生的位置依序為肺、骨骼、肝臟等部位。下咽癌的病患容易發生第二原發癌症,例如食道癌。


下咽癌有什麼症狀?


答:下咽癌的臨床症狀包括喉嚨痛、吞嚥困難、牽引性耳朵痛、咽喉異物感、聲音沙啞、體重減輕、頸部腫塊等。下咽癌初期,可能會發生喉嚨痛、喉嚨卡卡有異物感、或是耳朵痛等症狀:這些症狀與常見的感冒、喉嚨發炎的症狀相同,不容易早期發現。當腫瘤漸漸變大,咽喉異物感會更嚴重,之後因腫瘤阻塞下咽產生吞嚥困難的狀況。腫瘤持續變大,開始影響下咽旁邊的聲帶或喉返神經,產生聲音沙啞的症狀,甚至壓迫呼吸道,造成呼吸困難。下咽癌轉移至頸部淋巴結,會造成頸部無痛性大硬塊。這個時候病人就醫,往往已經進展至晚期下咽癌,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機會。


下咽癌的臨床分期是什麼?


答:下咽癌的臨床分期是根據原發腫瘤大小、頸部淋巴結轉移狀況、是否有遠端轉移來分類。簡單分期如下:

第一期: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,無頸部或是遠端轉移
第二期:腫瘤2~4公分,無頸部或是遠端轉移
第三期:腫瘤超過4公分、或是影響聲帶侵犯食道、或是有同側單一小於或等於3公分的頸部淋巴轉移,無遠端轉移
第四期:腫瘤侵犯週圍組織、較第三期更嚴重的淋巴轉移或遠端轉移


下咽癌的治療是什麼?


答:治療分成手術治療、放射線治療、化學治療。下咽癌早期(第一期、第二期),可以選擇手術切除或是放射線治療。早期下癌咽的治療效果好,癌症存活率可以高達90%以上,治療後通常也能夠保留說話與吞嚥功能。晚期(第三期、第四期)下咽癌的治療通常合併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,廣泛的手術也會影響患者說話與吞嚥功能。五年的平均存活率為25~30%。


結語


下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,容易被病人忽視。若是喉嚨痛、咽喉異物感、聲音沙啞、頸部腫塊,藥物治療無明顯改善,應至耳鼻喉科接受內視鏡檢查。抽菸喝酒是下咽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,應該避免。


參考資料


國家衛生研究院 下咽癌臨床診療指引

劉得懿醫師 門診時間 / 開刀時間